护膜
(
也称白锈
)
受到破坏又会形成新的膜层。当锌层破坏严重,危及到铁基体时,锌对基体产生电
化学保护,锌的标准电位
-0.76V
,铁的标准电位
-0.44V
,锌与铁形成微电池时锌作为阳极被溶解,
铁作为阴极受到保护。显然
热镀锌
对基体金属铁的抗大气腐蚀能力优于电镀锌。
四、
热镀锌
过程锌灰、锌渣形成控制
锌灰锌渣不仅严重影响到浸锌层质量,造成镀层粗糙,产生锌瘤。而且使
热镀锌
成本大大升高。
通常每镀
1t
工件耗锌
80
~
120kg
,如果锌灰锌渣严重,其耗锌量会高达
140
~
200kg
。控制锌炭主要
是控制好温度,减少锌液表面氧化而产生的浮渣。国内有些厂家用耐火砂、炭灰等覆盖。国外采用
热传导率小、熔点高、比重小、与锌液不发生反应,既可减少热量失散又可防止氧化的陶瓷或玻璃
球覆盖,这种球状物易被工件推开,又对工件无粘附作用。
对于锌液中锌渣的形成主要是溶解在锌液中的铁含量超过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时所形成的流动性
极差的锌铁合金,锌渣中锌含量可高达
95%
,这是热镀锌成本高的关键所在。
从铁在锌液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不同的温度及不同的保温时间,其溶铁量即铁损量是不
一样的。
在
500
℃附近时,
铁损量随着加温及保温时间急剧增加,
几乎成直线关系。
低于或高于
480
~
510
℃范围,随时间延长铁损提高缓慢。因此,人们将
480
~
510
℃称为恶性溶解区。在此温度范围
内锌液对工件及锌锅浸蚀最为严重,
超过
560
℃铁损又明显增加,
达到
660
℃以上锌对铁基体是破坏
性浸蚀,锌渣会急剧增加,施镀无法进行。因此,施镀目前多在
450
~
480
℃及
520
~
560
℃两个区域
内进行。
5.2
锌渣量的控制
要减少锌渣就要减少锌液中铁的含量,就是要从减少铁溶解的诸因素着手:
⑴施镀及保温要避开铁的溶解高峰区,即不要在
480
~
510
℃时进行作业。
⑵锌锅材料尽可能选用含碳、含硅量低的钢板焊接。含碳量高,锌液对铁锅浸蚀会加快,硅含
量高也能促使锌液对铁的腐蚀。目前多采用
08F
优质碳素钢板。其含碳
0.087%(0.05%
~
0.11%)
,含
硅≤0.03%,并含有能抑制铁被浸蚀的元素镍、铬等。不可用普通碳素钢,否则耗锌量大,锌锅寿命
短。也有人提出用碳化硅制作熔锌槽,虽然可解决铁损量,但造型工艺也是一个难题。
⑶要经常捞渣。先将温度升高至工艺温度上限以便锌渣与锌液分离,然后降至工艺温度以下,
使锌渣沉于槽底后用勺捞取。落入锌液中镀件也要及时打捞。
⑷要防止助镀剂中铁随工件带入锌槽,助镀剂使用一定时间就有红褐色含铁的化合物生成,要
定期滤去。助镀剂
pH
值维护在
5
左右为好。
⑸镀液中铝少于
0.01%
会加快沉渣的生成,适量铝不仅提高锌液的流动性,增加镀层亮度,而
且有利于减少锌渣、锌灰。少量铝浮在液面对减少氧化有益,过多影响镀层质量,产生缺斑现象。
⑹加热、升温要均匀,防止爆烧及局部过热。